在过去的三年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移动支付的革命运动;如今,移动支付在中国已经不是仅仅局限在线上支付,而是如水银泻地一般,渗透到各行各业的线下支付场景,无孔不入。
对平民百姓而言,生活便捷性的好处令人愉悦:只要带上手机,出门可以不用带钱包了,不用带钱包因此也不用背包了,只要是高频的线下商业应用,吃,穿,行,几乎每家都支持了移动支付;一不小心去了国外,即使是欧美的发达国家,你还会一下子觉得很不习惯,心里暗暗的想:NND这都是什么乡下地方,这么落后不方便,资本主义的确注定要灭亡呀…
对中国政府而言,一个无现金的社会,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从乐观的长期角度来说,资金的流动将变得透明和可追踪,征税的成本可以指数级下降(成本降了,税务局的大人们,可以考虑实实在在降低点税率税种了吧?)…
唯独经营多年的银联系,万万没有想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这座华丽而又巨大的宫殿,居然可以崩塌的如此迅速,缺乏生态链建设的意识,加上蛋糕分配极其不合理,颇有落花流水般的无可奈何…
然而,对于商家而言,这场移动支付的变革,却远没表面上的那么简单,需要完善的地方也还有很多,对B端商业的最后一公里建设和打通,往往都是最复杂,也是最高难度的事情,简单粗暴的处理和对待,一定会付出沉重的代价,最多只是时候未到而已。
中国绝大部分的线下商家所支持的移动支付方式,还挺正常的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重要的安全性:
1.很多中小商家在收款台放个二维码,让客人扫码,输金额完成支付,然后收银员手工在收银系统里面操作记录了一遍…